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搜索结果,签合同后参加培训是否发放工资,需根据培训性质和合同条款综合判断:
一、一般情况下的工资发放原则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应发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需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培训期间若已建立劳动关系,则属于正常用工,单位必须发放工资。
试用期工资标准若培训期间处于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特殊培训的工资与违约金条款 专项培训与服务期约定若单位为员工提供专项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如3年),双方可协商约定违约金。但需注意:
违约金不得超过培训费用且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费用;
不得影响劳动者按照正常工资调整机制获取报酬。
主动离职的违约金限制员工主动离职时,需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金额受上述限制。若单位要求支付超过法定限额的违约金,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三、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工资支付频率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相应周期支付;
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 :若未签订劳动合同,单位无权以培训为由拒绝发放工资。
四、维权建议若遭遇以下情况,建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培训期间未发放工资或工资低于法定标准;
违约金约定显失公平或违反法律规定;
单位以合同条款规避法律责任。
可参考《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签了合同后参加培训是否发放工资,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已建立劳动关系时 培训期间即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无论是否进行培训,均需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标准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
若培训期间处于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未建立劳动关系时若劳动合同签订前进行培训(如入职培训),且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属于“用工前培训”,此时不发放工资。
三、特殊情况处理 服务期约定若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服务期,且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需按约定支付违约金,但不得以违约金抵销未支付的工资。
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支付工资。若因单位未发工资而辞职,可依据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 四、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需履行支付工资的义务;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需在约定日期支付,遇节假日应提前安排。
综上,签了合同后培训期间是否发工资,关键在于培训时是否已建立劳动关系。若已建立,则必须依法支付工资;若未建立,则需结合合同约定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