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培训期间不支付工资属于违法行为。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工资支付的基本法律要求 劳动关系建立即需支付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无论是否处于培训期,均需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工资。
工资支付方式与标准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用人单位以其他形式(如实物、抵用等)替代货币工资,同样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二、培训期工资支付的特殊规定 岗前培训的工资义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参加岗前培训期间,劳动关系自劳动者实际参与培训时建立,此时劳动者已履行劳动合同义务,用人单位需支付工资。
专项培训与服务期的区别若培训属于用人单位提供的专项技能培训且双方约定了服务期,则可通过协议约定服务期工资调整机制,但不得以不支付工资作为条件。普通岗前培训不属于专项培训,仍需正常支付工资。
三、违法不支付工资的后果 劳动者维权途径投诉与仲裁 :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法律诉讼 :若仲裁不果,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支付令申请 :拖欠工资超过15天,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赔偿金标准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工资的,需按应付金额的50%-100%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四、注意事项劳动合同约定 :若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培训期不发工资”,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证据留存 :建议劳动者留存培训记录、工资条等证据,便于维权。
综上,培训期间不支付工资违反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工资及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