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溃疡病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柑橘的叶片、枝梢和果实。以下是柑橘溃疡病的主要症状:
叶片 :初期在叶背出现淡黄色针头状的油浸状小点,后扩大为米黄色至暗黄色,并穿透叶的正反两面同时隆起,背面隆起比正面明显。
病斑中央呈火山状开裂,最后病斑木栓化、灰褐色、近圆形,周围有黄色晕环。
病斑大小通常依品种而异,一般直径为0.2~0.5 cm,有时几个病斑相接,形成不规则的大病斑。
枝梢 :嫩枝受害以夏梢最为严重,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病斑比叶片上的更为隆起,直径0.5~0.6 cm,周围没有黄色晕环。
幼嫩枝梢受害后,病斑特征和叶片相似,但病斑更为隆起,直径0.5~0.6 cm。
果实 :果实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较大,一般直径为0.5~0.6 cm,表面木栓化程度更高,病斑中央似“火山开口”大而深,未成熟果实病斑有黄色晕环,随着果实成熟消失。
果实发病初期为油渍状、暗绿色小点,之后扩大成圆形、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同样有火山口状的凸起和凹陷,中央灰白色,边缘呈褐色,并且也带有黄色晕圈。
病情严重时,果实会脱落或腐烂。
发病规律和环境因素病原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为一种杆状细菌,主要在病部越冬,翌年侵染新生春梢叶片和幼果。
传播途径 :病菌借助风雨、昆虫、工具和枝叶接触等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病的苗木、接穗和果实,有时带菌土壤也能传播。
发病条件 :溃疡病病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23-28℃是最适宜的温度范围,高温多雨时,病害容易流行。
防治建议预防措施 :确保用无病苗,注意雨季来临前的预防工作,减少病菌传播。
药剂防治 :由于溃疡病菌容易在枯枝落叶、病果和土壤中存活,防治用药周期短、成本高,因此需要及时用药,并注意选择有效的药剂。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更好地了解柑橘溃疡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传播。